今天接到朋友Y的一封email。標題是「幫忙」。內容短短的幾句,但很讓人難過。她只說:


「請愛好音樂的朋友,幫忙上網發言,也許有天,會有那位有良心的官員會願意看看愛樂者的心聲,謝謝!

 最後署名她寫的是:「力氣快用盡的Y

難過是因為我知道,在這場被迫捲入的音樂圈權力鬥爭中,他們根本毫無勝算。

在前天接到Y的電話前,我還不知道NSO人事風波已經紛擾了一個月。翻開當天報紙我才知道,事件之所以登上媒體,是因為國民黨立委郭素春和潘維剛召開了一場記者會。不過據我瞭解,當天電子媒體似乎只有東森,平面則有民生、自由和聯合等

簡言之,事情的始末就是:國家交響樂團NSO在今年六月從國外聘請了包括多個著名樂團的管弦樂首席做評鑑,以因應81NSO由教育部轉兩廳院管轄的人事調整。但事前NSO要求外國評審接受保密條款,因此事後遭解聘的團員,只被告知結果,而未說明理由。評選規定還有一個條款,賦予音樂總監最終的決定權。事後部分團員以email向外國評審詢問過程,卻被教育部以違反保密協定為由,威脅向外籍頻審提告。

(更詳細的始末可見聯合報討論區,另外民生報的黑中亮也有追蹤報導:

http://udn.com/search/?Keywords=%BD%D0%BF%E9%A4J%B7j%B4M%C3%F6%C1%E4%A6r&searchtype=udn&imageField.x=13&imageField.y=5

http://udn.com/search/?Keywords=%BD%D0%BF%E9%A4J%B7j%B4M%C3%F6%C1%E4%A6r&searchtype=udn&imageField.x=13&imageField.y=5

Y的姊姊就是這次NSO被解聘的團員之一。這一個月來,她沒再碰過她最愛的樂器。從四歲開始學樂的她,不知道沒有音樂,她還能做什麼。

圍繞在這個「評審黑箱」外的疑雲與耳語重重,多半是關於音樂總監本人的行事作風、還有教育部、兩廳院和NSO的微妙三角關係。像是總監上任以來放著台北的房子,天天住五星級飯店,共住掉納稅人九百萬;像是NSO一位來台18年的外籍團員,遭解聘的理由是因為教育部官員認為他是「外國人」,不適合待在「國家」樂團;還有其他遭解聘的團員,據傳純粹是因為長官不喜歡而被做掉,以備日後遞補國王人馬。(關於這點倒是有團員願意作證表示,音樂總監曾說出「只要他喜歡的人,就算評鑑結果不過,他也可以讓他留下」之類的話。)

Y的姊姊被解聘,很多團員都很驚訝。因為她是公認專業能力最沒問題的人之一。

在我看來,評審黑箱作業當然大有問題。這樣的評審規則如果制度化,可想見未來的爭議只會更多。可是我納悶的是:音樂總監擴權,為何兩廳院藝術總監做為未來直屬上司卻無法過問,NSO董事會也未盡監督之責(教育部就別指望了,他們本來救抱著出清存貨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)。只是,當我知道音樂總監與綠營的關係後,一切豁然開朗。

身為民進黨的支持者,我實在很不願意承認,很多他們當年罵國民黨的齷齪伎倆,現在他們也耍得至為嫻熟。基本教義派掌握生殺大權,政黨忠誠度成了最高指導原則。

於是我打電話問了同樣在電視台的朋友問他的意見。他很殘忍地潑了我一頭冷水,他說:上述耳語查證困難,充其量只是法人版的「資方不當解雇」事件。頂多頂多,有connection的人,以私下和解方式「個別」歸團。「再找立委開一次記者會呢?」「沒有任何切入點」

唉,I should’ve known…

怪只怪NSO工會的人不夠熟悉政治操作手段、怪只怪他們不瞭解媒體生態、怪只怪那次記者會未能取個「NSO的腳尾飯事件」、或是「國家交響樂團獵龍行動」的聳動標題吸引注意,而是提供大量的文字資料、企圖讓沒有耐性時間的電子媒體消化。怪只怪被解聘的團員沒有connection。怪只怪那個外籍團員只是「台灣女婿」,不是正港「台灣人」。

於是我只能把重樣的話複述給Y。彷彿那盆水是我從她頭上澆下去。感覺很糟很糟。

再過半個月,這些紛擾就會隨著NSO主權移交平息。音樂總監聰明地選擇在評選結束後出國避開紛擾。81日,一切歸於平靜。

一個多月了,當初加入抗爭(我甚至不知道這稱不稱得上「抗爭」)的團員,包括獲得續聘和遭到解聘的,都已經失去當初的動力。現在他們只能在網路討論區、留言版這些完全被排除外權力核心外的發言空間宣洩不滿。獲得續聘的,抱著我倆沒有明天的心情再幹一年,被解聘的、開始思考下一個頭路,或者放棄。只有Y——她甚至不是NSO團員——努力地寫mail、蒐集資料,請她的朋友轉寄,力氣用盡、心灰意冷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ipip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