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一日不喝咖啡面目無神的我來說,早上起床第一個動作,不是進浴室梳洗,而是打開我的BABY GAGGIA,煮一杯拿鐵。不過咖啡齡這麼久,卻是直到最近,才想到有公平交易或有機的咖啡豆這個選擇。只是上網找得頭昏眼花,光認證就一大堆,畢竟,咖啡可是全球僅次於石油的最大宗commodity,更別說台灣每家代理商進口的咖啡豆都不同,看著每家打出來的廣告、越看越沒信心。話說那陣子,剛好我家對面小豪宅的樣品屋施工,得每天尋覓可無線上網的店窩著,就在轉戰台北市各家咖啡店時,無意中讓我發現公司附近一家常去的咖啡店正好有賣所謂的「綠咖啡豆」。一來因為是比較熟悉,二來我一直很喜歡它的環境,就跟老闆聊了起來。

老闆說,台灣要買綠咖啡的管道還真是不多,他們還是集結了幾家咖啡店向代理商集體進貨。我看了看價目,其實並不比史塔爾巴克斯貴(通常每多一項認證,烘焙商或進口商必需支付這些認證組織特定費用,用來保障咖啡農的基本生計,因此當然就會讓咖啡的成本提高)。想想一個月我頂多喝個半磅一磅,多個一兩百的費用,我還付得起,於是就爽快地號召了一些咖啡發燒友開始團購,自己當起跑腿小妹。

回家後又上網讀了一些資料,才發現咖啡認證這東西還真不是普通的複雜。還好我沒喝成精,只要是喜歡的味道就足夠,什麼舌頭前、中、後端的口感餘韻、一磅動輒上千元或一杯三千元的藍山、麝香或冠軍得獎咖啡,對我來說都只是奢侈品。

下面是自己整理的心得,跟大家分享:

目前咖啡豆的認識,大致上分為公平交易、有機、生物多樣
/永續環境(biodiversity/sustainability)這幾種,其他還有針對烘焙生產過程的特殊認證就暫時不提。

 
公平交易咖啡:主要是由幾個非營利組織(包括樂施會)共同推動的FLO(公平交易標籤組織)來制訂認證標準,下面再授權給民間一些認證機構。台灣最常看到的應該是based在美加的TranFair

有機咖啡:目前最大的有機農業聯盟是
IFOAM,認證範圍涵蓋各項農產品(比較常見的還是美國的OCIA,其他像挪威、義大利、巴西,也都有各自的認證組織),其他還有像是Ecocert(歐洲)、USDA-Organic(美國)和JAS(日本)等有機聯盟推動的認證。

生物多樣或永續環境咖啡:像是林蔭咖啡(
Shade Coffee)、鳥類友好(Bird Friendly)咖啡、雨林咖啡(Rainforest Alliance Certified)或類似ECP(環境選擇計畫)認證的咖啡(如圖)。因為以往咖啡種植為了追求產量,必須砍伐森林雨林,造成鳥類棲息地的破壞。我在Travel&Living頻道的”Black Coffee”節目看到南美一個咖啡合作社的咖啡農,驕傲地介紹他的莊園,原來在林蔭下生長的咖啡,不但保障了鳥類和其他生物的棲地,同時林蔭的落葉與鳥類的排泄物還可以作為咖啡樹的養分,而且據說味道也比全日照的咖啡好。

為什麼叫
轉角遇見咖啡豆?其實也沒什麼,因為「遇見」就是公司附近那家咖啡店的名字…老闆還很有誠意地出示照片讓我看生豆的麻袋外印的認證...她說,綠咖啡在台灣消費的比例目前還是很低,可能是因為消費者沒有購買的管道,其實只要打打上面的keywords,還是不難在網路上找到進口商,或者問問常去的咖啡店老闆是否有進貨。以前就不愛喝即溶咖啡,自從知道全球咖啡零售三巨頭雀巢、麥斯威爾和flogers(美國品牌)用的多是剝削咖啡農的劣質咖啡豆後,就更有理由拒絕那些像餿水般的"black coffee"(黑心咖啡)了...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ipip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